Loading... ## 1、OSI参考模型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3882780459.png" alt="image-20210118112922210" style="zoom:80%;" /> ### 1.1 物理层 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的特性。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联接,以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3029430897.png" alt="image-20210118113032768" style="zoom:80%;" /> ### 1.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more...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2010619645.png" style="zoom:80%;" /> ### 1.3 网络层 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各个子网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1262523906.png" style="zoom:80%;" /> ### 1.4 传输层 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也就是**主机到主机**的层次。即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见的好象是在两个传输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可靠的通信链路。 负责整个报文从源端到目的端(端到端)的传递过程。 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638507750.png" style="zoom:80%;" /> ### 1.5 会话层 提供进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持和中止功能,可以提供单方向会话或双向同时进行会话。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4081404330.png" alt="image-20210118114626229" style="zoom:80%;" /> ### 1.6 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语法格式转换,在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格式与网络传输所需要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1072655519.png" alt="image-20210118114601289" style="zoom:80%;" /> ### 1.7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是计算机网络与用户之间的界面,由若干个应用进程(或程序)组成,包括电子邮件、目录服务、文件传输等应用程序。 ### 1.8 OSI模型中数据的传输过程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1139342657.png" alt="image-20210118114132573" style="zoom:80%;" /> ##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网络接口层。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1012927251.png" alt="image-20210118114347348" style="zoom:80%;" /> <img src="http://kevinnan.org.cn/usr/uploads/2021/01/3559034246.png" alt="image-20210118114744739" style="zoom:80%;" /> Last modification:January 18th, 2021 at 01:32 pm © 允许规范转载
One comment
博主总结的非常棒!本篇博客总结了OSI的7层模型和TCP/IP的4层模型,讲清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并且在TCP/IP参考模型中,通过对比指出两者参考模型层次的对应关系。期待博主更多作品!୧(๑•̀⌄•́๑)૭